(1)性质及概况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通识教育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成立了创意工作室。创意工作室的教学活动面向我校大学城、东风路、龙洞三个校区的各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方面,创意工作室的教师团队开设有《影视剪辑技术与方法》、《影视节目制作》、《华语电影与中西文化》、《创新思维与创新文化》、《创意思维与设计体验》、《中国古代工程技术》、《世界工业文明》、《中外建筑艺术与技术》等通识课程。课外教学方面,创意工作室一方面借助实践参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原有的通识教育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创意工作室也凭借自身在影视传媒方面的专长,积极参与通识教育中心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学校重大活动的相关数字内容制作等工作。
(2)成员简介
彭 凯
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
长期从事影视广告制作,当前研究方向为影视广告策划、传媒管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影视剪辑技术与方法》、《影视广告策划与效果分析》、《现代经济学与广告营销》、《广告学》等。近年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
陈可唯
影视学硕士,博士在读,电影学讲师。长期从事电影文化和影视传播的教学与实践,主要研究研究方向为:电影文化,影视传播, 艺术批评。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学术期刊发表大量电影学和艺术学论文,长年从事视觉传播实践探索,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华语电影与中西文化》等。2009年获得广东工业大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田 昊
影视学硕士,文艺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叙事学、文化创意。
现担任通识教育中心文化传播教研室副主任,承担的社会兼职有:河北电视台节目评议专家,湖南省津市市旅游发展顾问等。已在《中国电视》﹑《世界电影》﹑《电影文学》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编著教材《电影怎样讲故事》。目前开设《电影精品读解》﹑《电影怎样讲故事》、《电视文化传播》﹑《港台电影研究》﹑《电视真人秀与社会》,《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等课程。
宾 静
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广东工业大学讲师。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明清暨港澳史、历史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设有《基督教与欧洲文明》、《基督教与中国》、《海外华侨华人》、《中西文化交流》、《现代秘书学》等课程,参与《现代秘书学》、《现代秘书写作》、《2008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2009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等书籍的编写出版工作,并在《世界宗教研究》、《江苏社会科学》、《西北人口》、(澳门)《文化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为《福布斯生活(中文版)》等杂志撰写稿件。
田 渝
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及港澳史,现开设课程主要有《清代帝王评说》,《香港历史文化》、《历史上的广东名臣》等,近两年主要成果有文章《关于在澳门设立中国海关关卡的规定》(《澳门历史研究》2010年12月),《关于近代澳门城市发展的两篇史料》(《澳门研究》2011年6月),《澳门的航海学校》(《澳门历史研究》,2011年11月),及编著《澳门近代城市发展与演变规章条例汇编》(即将由澳门大学出版)。
陈 欣
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南汉史、宋史、岭南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开设有《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军事与科技》等课程,出版专著《南汉国史》,曾在《中国史研究动态》、《浙江学刊》、《中州学刊》、《东南亚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文化中国》(加拿大)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2009年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报告》等书籍的编写。
李 智
讲师,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美术比较研究。主要从事美术理论及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中国传统艺术品读》、《西方现代艺术概览》、《中外建筑技术与艺术》、《世界现代建筑文化》等课程。主编及参编教材四部,参与省、校级教学及科研项目多项,在《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美与时代》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3)教学与成果
创意工作室的教师团队开设有《影视剪辑技术与方法》、《影视节目制作》、《华语电影与中西文化》、《创新思维与创新文化》、《创意思维与设计体验》、《中国古代工程技术》《世界工业文明》、《中外建筑艺术与技术》等通识课程。2007至今累计授课达四百余轮次,参与课程学生人数达六万余人。
教学方面,工作室主要成员主持《影视剪辑技术与方法》、《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世界工业文明》等多门校通识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教师团队依托创意工作室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指导学生获得各级创新创业活动立项:包括《3D打印机的商业应用模式创新研究》—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度项目;《创新人物脱口秀”校园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4年度项目;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深入展开理论研究,在《电化教育研究(CS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关于绩效技术应用实践中绩效分析环节若干问题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14);《绩效技术与绩效管理:异同辨析与启示》—广工学报社科版(2014);《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大学通识课程中的应用综述》—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团队成员承担了多项教改研究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科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影视剪辑技术与方法》慕课示范课—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2015年度项目;《多元评价方法在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实践和作用研究》—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2015年度项目。
科研方面,工作室主要成员在教学之余还积极参与学科专业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立项。其中宾静老师的项目《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与政教、民教关系研究》获得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